软考高项论文写作:八大绩效域优秀论文【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

一、绩效要点

1、交付节奏

2、开发方法及其选择

3、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

二、预期目标

1、开发方法与项目可交付物相符合

指标:产品质量和变更成本;

检查方法:采用适宜的开发方法(预测型、混合型或适应型),可交付物的产品变量比较高,变更成本相对较小;

理解记忆:检查产品质量和变更成本;判断开发方法与项目可交付物是否相符合;

2、将项目交付与干系人价值紧密联系

指标:将项目交付与干系人价值紧密联系

检查方法:价值导向型项目阶段;

理解记忆:按照价值导向将项目工作从启动到收尾划分为多个项目阶段,项目阶段中包括适当的退出标准;

3、项目生命周期由促进交付节奏的项目阶段和产生项目交付物所需的开发方法组成

指标:适宜的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

检查方法:如果项目具有多个可交付物,且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不同,可将生命周期阶段进行重叠或重复;

理解记忆:检查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判断项目生命周期是否由促进交付节奏的项目阶段和产生项目交付物所需的开发方法组成;

三、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优秀论文

【优秀范文1】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级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点工作安排,深入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某市政数局结合实际,着眼工作全局,充分运用系统思维,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矛盾纠纷化解力量资源,构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该项目旨在整合政法委、司法、信访、法院及12345热线平台等资源,统筹目前群众拟通过法院起诉、信访、12345热线、基层调解等解决的各类诉求的化解和处置,包含全市所有如起诉立案、信访渠道、热线电话、市网格平台等问题反映渠道和方式,形成面向全市统一的具备诉求收集、咨询、分案引调、事件管理、大数据统计、监管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我所在的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并于XX年XX月(考试写具体日期)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工作。公司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我被任命为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管理工作。该项目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架构,服务器端提供WebService接口供客户端调用,其中Web服务器采用主流的IIS作为Web服务软件,提供稳定、高效的Web服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诉求服务受理中心、智能事件流转中心、综合资讯中心、诉求管理中心、诉求监督中心、公共移动中心、救助中心、诉求处理资源中心、大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中心十个模块。可交付成果包括合用户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的系统,以及完整的项目文档。该项目总投资240万,历时12个月,于XX年XX月考试写具体日期)正式交付运行至今,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项目的建设单位与用户单位不同,用户单位众多,涉及信访、司法、人民调解等不同业务线条的诉求处理机构,而每个机构又分为市区两级,地理位置分散,所以项目涉及范围广,干系人构成复杂,需求难以收集管理。项目数据种类多,涉及诉求信息、社会治理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业务数据,需要结合GIS地图,形成基于地图的诉求数据展现和深度分析,数据分析管理难度大。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增加系统开发的难度,增加需求变更的可能性。我和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初期就认识到项目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绩效域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主要从交付节奏、开发方法、开发方法的选择、协调两者这几个方面,就如何执行好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绩效域展开论述。

一、交付节奏

可交付成果的类型和开发方法会影响项目交付的次数和节奏。因为本项目是建设群众诉求服务的一总三分平台、移动端、以及与各线条的诉求处理机构原业务系统对接,可以视为包含多个独立组件,按照一总、三分、对接、移动端的顺序,在整个项目期间的不同时间分多次交付。诉求服务平台总平台是各分平台和移动端应用的基础,所以按照顺序需要首先完成交付。而信访诉求服务平台、诉前和解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这三个分平台是分别交由三个不同的诉求处理机构应用,以及与各线条的诉求处理机构原业务系统对接工作,彼此之间硬逻辑关系,所以它们之间并无强制性先后顺序。但因为它们的使用都需要以诉求服务总平台作为核心支撑,所以必须要在诉求服务总平台完成交付之后进行。而公共移动中心主要提供公共移动服务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诉求咨询、解纷服务,是市民群众提交诉求的补充入口,所以可以在一总三分平台及对接工作完成后交付进行。

二、开发方法

开发方法是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创建产品、服务或结果的方法。项目可交付成果的类型决定了如何进行开发。本项目采用混合型开发方法。例如关于诉求服务总平台,我们采用增量型开发方法,逐步开发诉求登记、诉求引导、诉求审核、诉求流转、在线调解、指挥调度、查询监督等功能,由不同人员负责且同时进行,但只有所有内容均开发完毕且进行了集成与部署后整个诉求服务总平台才算是开发完成。例如关于公共移动中心部分我们采用预测型方法,预先确定好该部分工作的具体需求,如明确了该部分工作的范围是完成微信小程序、法律知识、相关案例等几个版块,在该部分的开发工作开始前就规划好了所需的进度、成本和资源。

三、开发方法的选择

产品、服务或成果,项目和组织都会影响开发方法的选择。以产品、服务或成果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例,如需求确定性、范围稳定性等因素影响了我们对于公共移动中心部分开发方法的选择。对于该部分,我们采用的是预测型方法,因为公共移动中心是市民群众提交诉求的补充入口,并没有超出PC端平台的新功能,所以在一总三分平台交付完成后,公共移动中心部分的需求将变得非常明确,变更的可能性也极低,基于以上种种因素的权衡考虑,我们对这部分交付成果采用了预测型开发方法。以项目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例,主要用户单位政法委准备以群众诉求服务平台项目参加“全国智慧治理十大创新案例”评选,所以评选时间就成为了本项目的重要进度制约因素,需要尽早完成交付试运行。本项目需要与12345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对接,打通12345平台用户信息存储、工单字段、工单流转、用户评价、知识库、智能问答、数据展示等接口,实现诉求统一受理、在线咨询、微信公众号发布等需求。关于与12345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的对接工作,即使在比赛参选前未完成全部的对接协调工作,但打通部分即交付,实现初步的诉求流转也是更优选择,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关于该对接部分工作,我们采用迭代型方法。

四、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

从项目内容来看,本项目是建设群众诉求服务的一总三分平台、移动端、以及与各线条的诉求处理机构原业务系统对接,整个项目分多次交付。其中诉求服务总平台,采用增量型开发方法,多次交付;三个分平台及对接部分工作,采用适应型开发方法,定期交付;公共移动中心部分采用预测型方法,一次性交付。本项目的生命周期大致为启动、规划、开发、测试、部署、收尾,启动和规划阶段按照顺序进行,开发、测试、部署各阶段相互交叠。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交付节奏、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的相互适应、协调一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12个月的项目开发,群众诉求服务平台成功上线,顺利投入使用。该项目在区域试运行期间,共受理诉求57件,诉求处理时间最长周期为75天,最短为1天,平均办结周期是46个自然日。经过区域试运行后,开始全市推广,运行至今客户反馈良好,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平台由于需要通过三级等保,保密性高、可靠性要求高,涉及机构部门众多等原因,建设困难重重。但由于本人及项目团队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绩效域管理,选择与项目相适应的交付节奏与开发方法,密切关注项目执行情况,严格遵照变更控制流程对项目变更进行管理,持续总结经验教训,使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最终保证了该项目的按时交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基础,助力社会治理精细化,为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优秀范文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有效整合、分析与挖掘分散的涉农数据资源价值,2022年1月,沿海某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数字乡村平台》项目。项目合同价726.8万元,于2022年3月6日开工,工期9个月,我作为乙方项目经理负责了该项目的全面管理。项目团队23人,采用项目型组织结构,下设管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质保5个小组。建设内容包括1个支撑平台、2个数据中台,外加农牧场管理、电商培育、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乡村服务等8个业务平台。另外需研发平台接口,关联已有分散建设的涉农信息系统,将相关数据资源归集到数字乡村平台,构筑数字乡村“一张图”,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本项目采用四层构架设计,资源池层分为数据生产中心和备份中心,分别由云服务商和市政务云平台提供,对接政务外网中心和全市9县5区16369个村居的涉农数据备份中心;分析层采用基于Hadoop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使用Apache Spark作为数据处理引擎,将收集的各方数据汇集、清洗、转换和标准化,形成平台数据池,为8大业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层使用SOA架构,对各类业务系统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融合与梳理,封装成服务,向上提供API接口;应用层使用Tomcat作为web容器接受用户请求,使用dubbo提供接口将产生的数据回流至平台,为数据指导提供效果校验,优化施政措施。

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涉及与项目的开发方法、交付节奏和生命周期相关的活动和职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执行本绩效域,可以使项目的开发方法与项目交付物相符合,确保项目交付与干系人价值紧密关联,最终实现项目的开发阶段、开发方法符合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从而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风险,并增强项目的可管理性。该《数字乡村平台》项目需求复杂(涉及政府、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户等众多干系人,对平台的需求各异),技术多样(需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以实现对农牧场管理、电商培育、乡村治理、乡村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期望价值高(期望带来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如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下面,我结合项目实践,具体阐述一下项目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的具体做法。

一、确定项目可交付物的交付节奏

交付节奏是指项目可交付物的时间安排和频率,可以一次性交付、多次交付、定期交付和持续交付。针对本《数字乡村平台》项目,我们项目组骨干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群策群力,多方权衡,最终确定该项目可交付物的交付节奏为一次性交付,也就是意味着项目组希望在一个时间点上一次性完成所有的可交付物,并将其交付给客户。我们主要是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

1、项目团队的能力和经验。项目团队有项目顾问1名,负责项目的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和项目监督;高级系统分析师2名,负责需求分析、系统设定和技术选型;高级架构师1名,负责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和技术架构的选型。此外,还有高级开发工程师4名,测试工程师2名,运维工程师2名。重要的是,我们还通过虚拟团队的方式将公司返聘的乡村业务专家牛工纳入团队,甲方2名乡村业务专家全程指导,有足够的项目团队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并且能够承担一次性交付所有的可交付物的任务,提高项目的效率。

2、客户需求和期望。虽然该项目的干系人众多,涉及政府、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户等,且对平台的需求各异,但他们对项目的期望是比较明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一次性交付所有的可交付物可以让客户更快地获得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3、项目预算和时间表。该项目的项目总预算515万,工期9个月,涉及业务平台和子系统众多,项目预算和时间表都比较紧张,一次性交付所有的可交付物,可以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可以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确保项目能够一次性成功交付,降低成本,并缩短项目周期,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二、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

开发方法是项目生命周期内创造产品、服务或成果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对项目建设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可维护性和适应性,提高平台的开发效率,从而最终提升项目的成功率。针对《数字乡村平台》项目,我们选择了预测型开发方法,它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基于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预算进行开发。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项目规模和复杂性。数字乡村平台项目涉及1个支撑平台、2个数据中台,以及8个业务平台,还需关联已有分散建设的涉农信息系统,构筑数字乡村“一张图”,需要协调多个团队和利益相关者。选择预测型开发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协调和管理项目。

2、可预测性和可控性。该项目的项目总预算515万,工期9个月,涉及业务平台和子系统众多,项目预算和时间表都比较紧张。选择预测型开发方法,可以提供更可预测和可控的项目时间表和预算。通过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估计项目的工作量和时间,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预算。

3、质量保证。该项目力求打造“数字乡村”新标杆,平台要保证7*24小时正常运行,不间断工作时间超过99.9%,数据页面的访问响应不超过1S,同时满足1000人在线运行,质量要求高。选择预测型开发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质量保证。通过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测试计划,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确保项目的质量,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客户沟通和协作。该项目的干系人众多回,涉及政府、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户等,且对平台的需求各异,某些情况下甚至处于矛盾角力之中。项目经理在平衡干系人的需求、做好干系人的沟通等方面,需要越来越多的“软技术”。选择预测型开发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沟通和协作。通过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计划,客户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进展和需求,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5、风险管理。该项目主要有打造数字乡村新标杆的质量风险、与已建涉农系统接口不兼容的技术风险、财政不能及时拨款的成本风险以及乡村专家未按时到岗的组织风险等众多风险,且随着项目的进展,还有可能出现次生风险。选择预测型开发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通过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项目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

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项目的交付时间和开发方法进行协调,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高项目交付效率、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风险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在该《数字乡村平台》项目中,协调一次性交付和预测型开发方法,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在项目开始前,项目组就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建设1个支撑平台、2个数据中台,以及8个业务平台,并需关联已有分散建设的涉农信息系统,构筑数字乡村“一张图”,以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这有助于确保项目团队和相关干系人对项目的期望一致,并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制定详细的里程碑进度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4月15日完成,搭建数据中台、支撑平台5月5日完成,同步编码测试9月10日完成,系统实施10月10日完成,系统试运行11月10日完成,平台上线11月23日完成,至12月5日作为项目缓冲。并明确了项目各个阶段的任务、负责人等。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针对项目中各干系人的利益、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我们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将干系人按照权利利益进行分类,并针对项目发起人李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常务张副局长,以及公司项目部刘部长、财务田总监等重要干系人制订了针对性的沟通策略;确定了双方沟通负责人;以及定期的晨会、周会、月例会,邮件沟通和微信群等。这有助于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项目计划。

4、实施风险管理。针对与已建涉农系统接口不兼容的技术风险、乡村专家未按时到岗的组织风险、打造数字乡村新标杆的质量风险等重点风险,制订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降低项目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5、进行项目监控和评估。针对项目进度、成本,采用挣值管理技术,每周召开一次例会,用跟踪横道图燃尽图分析项目绩效,并及时查偏纠偏;针对项目风险,采取“前10风险”监控法,每周风险再评估后,更新列表;每半月组织召开一次项目状态评审会,审查项目的范围,严格控制项目变更。这些监控评估措施,有助于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2022年11月28日,《数字乡村平台》顺利通过了甲方、第三方专家组的联合验收,项目团队也因此受到公司的嘉奖。平台上线以来,显著提升了全市数字乡村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丰富了乡村业态,促进了农民增收,客户满意度非常高。项目之所以成功,一是得益于确定了一次性交付的交付节奏,缩短项目周期,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二是选择了预测型开发方法,提供可预测和可控的项目时间表和预算,更好地协调和管理了项目,确保了项目的质量;三是通过有效协调一次性交付和预测型开发方法,提高了项目交付效率,降低了项目风险,并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风劲扬帆正当时,奋楫争先再出发。乘着2023中央一号文件“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东风,我将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为“数字大脑”赋能乡村振兴而奋斗!

获取更多软考资料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好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