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举措,是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内容。
一、数字经济
1、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形态。从本质上看,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建立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的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上表现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的新特点。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力、新结构、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
2、主要内容构成
从产业构成来看,数字经济包括:
(1)数字产业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
(2)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
(1)数字产业化
① 数字产业化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行业等。
②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数字产业化发展重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2)产业数字化
①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3)数字化治理
① 数字化治理通常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法与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②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信息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③ 数字化治理的内涵至少包含:对数据的治理、运用数据进行治理、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
(4)数据价值化
①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② 数据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③ 数据价值化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④ 数据价值化的“三化”框架: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
二、数字政府
1、数字政府通常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 “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2、数字新特征
(1)协同化:主要强调组织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方面能实现一个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高效协同管理和服务。
(2)云端化:云平台是政府数字化最基本的技术要求,政务上云是促成各地各部门由分散建设向集群集约式规划与建设的演化过程,是政府整体转型的必要条件。
(3)智能化:智能治理是政府应对社会治理多元参与、治理环境越发复杂、治理内容多样化趋势的关键手段。
(4)数据化:数据化也是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在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基础上的数字化的转型。
(5)动态化:指数字政府是在数据驱动下动态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
数字政府建设关键词主要包括:共享、互通、便利。
2、主要内容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整体集约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条块政务业务协同,加快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深化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网统管”,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推动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服务型政府。
(1)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是依托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和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2)跨省通办
“跨省通办”是申请人在办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项申请或在本地提出办理其他省市事项申请,办理模式通常可分为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等。
(3)一网统管
“一网统管”围绕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主要针对各类民生诉求和城市事件,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一网统管”建设通常强调:
一网:主要包括政务云、政务网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等。
一屏:通过对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城市运行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联动:畅通各级指挥体系,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预警:基于多维、海量、全息数据汇集,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全量、实时掌握和智能预警。
创新:以管理需求带动智能化建设,以信息流、数据流推动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
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针对公众服务,一网统管,针对城市治理。
三、数字社会
1、数字民生
将“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方式全面连接,将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数字民生。数字民生建设重点通常强调:普惠、赋能、利民。
2、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2)智慧城市基本原理表现为:
① 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为主要模式;
② 重点强化数据治理、数字擎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建设;
③ 更加注重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在内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
④ 目标旨在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
⑤ 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3)智慧城市发展成熟度划分
① 一级(规划级):应围绕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策划,明确相关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等,初步开展数据采集和应用,确保相关活动有序开展。
② 二级(管理级):应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原则、目标和实施计划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多领域实现信息系统单项应用,对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
③ 三级(协同级):应管控智慧城市各项发展目标,实施多业务、多层级、跨领域应用系统的集成,持续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推动惠民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的融合创新,实现跨领域的协同改进。
④ 四级(优化级):应聚焦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基于数据与知识模型实施城市经济、社会精准化治理,推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推进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
⑤ 五级(引领级):应构建智慧城市敏捷发展能力,实现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融合演进和共生共治,引领城市集群治理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3、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4、数字生活
数字生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生活工具数字化。(2)生活方式数字化。(3)生活内容数字化。
四、数字生态
1、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有利于充分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要素潜能、发展空间,引领和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升级、消费需求增长、治理格局优化,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3、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市场就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种结果,而不是手段。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定价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法律范围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
4、数字营商环境
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更加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加速弥合数字鸿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12月提出的全球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
(1)数字支撑体系,包含普遍接入、智慧物流设施、电子支付设施;
(2)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包含公共数据开放、数据安全;
(3)数字市场准入,包含数字经济业态市场准入、政务服务便利度;
(4)数字市场规则,包含平台企业责任、商户权利与责任、数字消费者保护;
(5)数字创新环境,包含数字创新生态、数字素养与技能、知识产权保护。
5、网络安全保护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的发布,使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更加健全。
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实力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和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安全产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为网络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根本遵循。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好友
暂无评论内容